本网讯(通讯员:陈思颀) 2024年4月1日下午,williamhill中文网、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艺术教育中心特邀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危怡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戏剧与电影学硕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实验室主任陆长河教授在人文馆召开第四期“珞珈艺术”学术沙龙。两位教授分别以《影视剧人物造型艺术研究:浅析“画语旋律”创作观念的设计与表达》和《黑水中的霓虹一海鞘的共生与竞生》为题开展学术分享交流,学校师生到场聆听。本次沙龙由威廉希尔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主持。
本次沙龙首先由危怡教授开讲,她基于影视美术设计相关理论,聚焦影视剧人物造型艺术研究,并提出“画语旋律”这一个概念来诠释影视剧人物不同造型样式间的情感表达与语义流变。她指出影视人物造型艺术创作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样式、材质、图案”等造型表演元素,与演员共同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推动叙事剧情的发展,让观众从造型艺术上获得除了“美”之外的“情感体验”。
危怡教授谈到语言的通用性在于它遵循一套既定的规则或是约定,影视剧人物的造型叙事“画语”同样是依照某一既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组合和精妙设计,进而实现作品、创作者与观众的信息交流,借助“画语”构造富有层次和韵律美感的视知觉之“网”。为了让在座学子更好理解“画语旋律”的艺术生成过程,危怡老师借助《成为简奥斯汀》、《如果爱》、《晚秋》等经典作品的影像画面加以阐释,具体分析《晚秋》中安娜造型如何推动人物心理的叙事发展,如何构建画语单元的转折与联结,将造型艺术编织成富有艺术张力的情感线索。危怡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影视创作生产链的环节之一——影视人物造型创作,从视觉叙事理论研究的视角探讨影视人物造型创作以及其与其他创作部门的艺术协作,为在座影视研究的学子提供了一条走出学术象牙塔的理论实践之路。
如果说危怡教授编织了一张人物造型艺术的视觉之网,那么陆长河教授则是将镜头对准人类难以触及的深海,为在座学子呈现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深海视觉盛宴。在引入“黑水摄影”前,陆长河老师向大家普及了潜水与水下摄影的基础知识,水下摄影通常分为艺术摄影和纪录摄影,拍摄对象主要分为水下人物、水下环境和水下生物。而黑水摄影利用了海洋生物垂直迁徙的习性,在夜间的海洋摄影师有概率拍摄到正在迁徙的深海生物。因为特殊的环境限制,拍摄的照片一般只有前景,海洋生物被灯光照亮,周围一片漆黑,“黑水摄影”也由此得名。
但想要窥见“黑水的霓虹”,需要突破层层的技术关卡,灯光、时机、潜点的选择都会影响到最终拍摄的画面效果,陆长河老师幽默地将黑水摄影的灯位设计和拍摄过程比作“打怪”。通过长期的水下摄影观察,陆长河老师发现“海鞘”在生活习性上与人类有许多相通之处,同时海鞘有7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因此陆长河老师赋予海鞘“类人化”的艺术想象,并在国家艺术基金选题申报中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内核,拍摄和讲述海鞘的一生以及海鞘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与竞生行为。“黑水摄影”作为近年来水下摄影中发展较为迅速的艺术门类,除了展示极限摄影条件下的艺术体验,它对深海生物的科学研究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教科书中的深海生物不再是一张张惨白的尸体,“黑海摄影”还原出了它们瑰丽奇妙的生命色彩。
在分享交流环节,危怡教授就在座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分享了自身对国内影视人物造型艺术现状思考,并以一个开放积极的心态看待未来造型艺术的发展,她鼓励当下的青年创作者要勇于打破常规,“我们提炼创作规律,总结创作规律,就是希望将来你们去打破,去再创新”。谈及实践创新,具有丰富导演与编剧经验的陆长河老师指出,现阶段影视生产链条中缺乏具备高等素质教育的实践人才,因此,为推动影视行业发展,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具的学术人才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的关键一环。
在学术沙龙的最后,王文斌教授总结到两位教授虽然研究领域有所差异,但创作经验都很好地实现了从现象到理论的升华,这种对现象的归纳和对理论的阐发值得在座学子不断感悟与学习。同时两位教授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这也提示在座学子们要重视实践经验和实践历练,才能在理论研究中具备更为敏锐广阔的视角或思路。
(图片:候美芝)